近日,我院青年教师董丹丹博士在合金成分起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。研究成果以 “Molecule-like chemical units in metallic alloys”为题,在线发表在材料领域顶级期刊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上(DOI: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40843-020-1659-1),并被该期刊选为亮点文章在微信公众账号上推广(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C2CJBg2fFtS7Kbj96xEn9A)。
图1化学结构单元(阴影区域内的原子)形成的物理机制
由此,该文回答了长期未决的工业合金成分来源问题:合金化元素通过形成化学结构单元在固溶体中实现均匀分布,进而保证了组织均匀性,因此优质合金必然满足特定的结构单元及相关团簇成分式。本文进而给出了面心立方固溶体合金中的化学结构单元计算方法, 获得了面心立方常用工业合金牌号的化学结构单元,解释了Cu、Al、镍基高温合金、不锈钢等基于面心立方固溶体的工业合金牌号成分,例如最常用的黄铜Cu-30Zn可表述为团簇式[Zn-Cu12]Zn4。
《Science China Materials》为材料领域中科院大类一区期刊,影响因子6.098。该工作的第一作者为我校董丹丹博士,大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,合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王清教授、大连交通大学董闯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T.G.Nieh教授。
文稿:董丹丹
校对:孙 诚
编辑:刘 楠
责编:于 瑾